美國貿易委員會就進口中國、俄羅斯鎂及鎂合金反傾銷調查事件發生以來,中國鎂業企業反應沉著。
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最大鎂業集團之一的寧夏華源鎂業公司董事長李文勝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中國金屬鎂及鎂合金產業發展的十幾年,貿易摩擦不斷,即使是在金屬鎂市場發生重大波動的時期,中國鎂業一直保持年20%的速度增長。皮江法煉鎂的傳統工藝已在中國有了非常意義上的突破,也使得中國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鎂生產國家,貿易摩擦只能使中國的鎂業再次集中智慧、改進
工藝、降低成本。
李文勝說,中美金屬鎂貿易摩擦,只是美國鎂業又出了道難題,讓中國鎂業再次尋找降低成本的新答案。對于美國鎂業的窘境,李文勝認為,主要的原因并非來自中國鎂及鎂合金企業的“低價銷售”。他分析,美國鎂業公司(US Magnesium)難以為繼的原因,一是收購了一批如美國鎂業前身Magcore 這樣處境艱難的公司;二是美國鎂業公司難以消耗能源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
李文勝認為,中美貿易始終是雙方互惠互利,中美金屬鎂及鎂合金貿易也是如此。中國鎂業為美國一些以金屬鎂為原輔料企業提供優質、低價金屬鎂,為美國這些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很大的價格區位優勢,這些也充分得到了美國以金屬鎂為原輔料企業的認同。他說,世界金屬鎂產業發展格局的形成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地區、區域性資源優勢分工的必然結果。
針對中美鎂業的貿易摩擦,國內一些鎂業企業人士認為:“貿易爭端不僅是損壞了中國企業利益,同時更重要的是損害了美國以鎂為下衍生產企業的利益”。